行列式
定义
对于方阵 A 定义行列式 ∣A∣ 或 det(A) 为 p∑((−1)τ(p)∏ai,pi) ,p 为排列,τ(p) 为逆序对个数。
性质
-
∣AT∣=∣A∣
证明:显然 不会证
-
将 A 某一行或某一列乘 k ,则 ∣A∣ 变为原来的 k 倍。
证明:改变的这一行中的元素会在每一个 (−1)τ(p)∏ai,pi 中出现一次,提出 k 即可。
-
令 A=Xz1Y,B=Xz2Y,C=Xz1+z2Y (X,Y 为矩阵, z1,z2 为矩阵中的某一行),则 ∣A∣+∣B∣=∣C∣。
证明:
设改变第 k 行。
将 ∣C∣ 的定义式展开,考虑某排列 p 对应的一项为
(−1)τ(p)∏ci,pi=(−1)τ(p)c1,p1⋅c2,p2⋯ck,pk⋯cn,pn=(−1)τ(p)c1,p1⋅c2,p2⋯(ak,pk+bk,pk)⋯cn,pn=(−1)τ(p)∏ai,pi+(−1)τ(p)∏bi,pi
-
A=Xz1Yz2Z,B=Xz2Yz1Z,则 ∣A∣=−∣B∣。
证明:
首先证明排列相关内容
交换排列相邻两数,排列奇偶性改变。证明:显然
交换排列任意两数,排列奇偶性改变。
共交换 2k+1 次。
考虑定义式,对于相同的 ai,pi 每一个排列的奇偶性都改变了,行列式值自然变为原来的相反数。
-
A=Xz1Ykz1Z,B=Xz1Yz1Z,则 ∣A∣=∣B∣=0
证明:首先有 ∣A∣=k∣B∣ ,又有 B 交换两行之后的结果仍为 B ,故 ∣B∣=−∣B∣ ,所以 ∣A∣=∣B∣=0 。
-
A=Xz1Yz2Z,B=Xz1Ykz1+z2Z,则 ∣A∣=∣B∣。
证明:构造矩阵 C=Xz1Ykz1Z ,则根据性质 3 有 ∣A∣+∣C∣=∣B∣ ,而 ∣C∣=0 。
矩阵的逆
定义
定义 n×m 的矩阵 A 的转置矩阵为 m×n 的矩阵 AT
定义 n×n 的方阵 A 的逆为 A−1 ,满足 A⋅A−1=I
性质
-
(A1⋅A2⋅…⋅As)T=AsT⋅As−1T⋅…⋅A1T
证明:不会
-
A⋅A−1=A−1⋅A
证明: A⋅A−1=A−1⋅A⋅A−1⋅A=A−1⋅A
-
(A−1)−1=A
-
(A−1)T=(AT)−1
证明:同时左乘 AT ,即 AT⋅(A−1)T=AT⋅(AT)−1
-
(A1⋯As)−1=As−1⋯A1−1
证明:同时左乘 (A1⋯As) 得 (A1⋯As)(A1⋯As)−1=(A1⋯As)(As−1⋯A1−1)。
等式两边显然等于 I 。
代数余子式和伴随矩阵
定义
对于 n 阶方阵 A ,定义余子式 Mi,j 为 删去 ai,j 所在的行与列得到的 n−1 阶矩阵。
定义代数余子式 bi,j=∣Mi,j∣⋅(−1)i+j 。
定义伴随矩阵 A∗=b1,1⋮bn,1⋯⋱⋯b1,n⋮bn,n
性质
-
A−1=∣A∣A∗,其中 A∗=b1,1⋮bn,1⋯⋱⋯b1,n⋮bn,n。
证明:知识盲区
推论:A−1 存在 ⇔ ∣A∣=0
-
AA∗=A∗A=∣A∣I
证明:由性质一可以推得
-
∣A∗∣=∣A∣(n−1)
证明: 在性质二两边取行列式 ∣A∣⋅∣A∗∣=∣AA∗∣=∣∣A∣⋅I∣=∣A∣n 。
-
(A∗)∗=∣A∣(n−2)⋅A
证明:咕咕咕
-
∣A∣=j=1∑nai,jbi,j (对矩阵 A 第 i 行做 Laplace展开)
求解方法
O(n3) 的方法:正确的求解代数余子式的方法_Rose_max的博客
初等行变换
初等行变换矩阵
定义
初等行变换矩阵:单位矩阵 E 经过一次初等行变换的结果 ,三类: Qi(v) :将 ei,i 替换成 v ;Ri,j(v) :将第 j 行 ×v 加到第 i 行上;Si,j 交换第 i 和 j 行。
性质
对所有矩阵的初等行变换都可以通过左乘初等行变换矩阵实现。
所有有逆的矩阵都可以表示为 A=E1E2E3⋯Es ,其中 Ei 为初等行变换矩阵,则 A−1=Ek−1⋯E1−1
- det(Qi(c)A)=det(Qi(c))det(A)=cdetA
- det(Ri,j(c)A)=detRi,j(c)⋅detA=detA
- det(Si,jA)=detSi,j⋅detA=detA
矩阵的秩
定义
行秩:矩阵的行向量组成的 n 维空间的线性基大小;列秩同理。
性质
咕咕